当近代书法的艺术历史坐标点在岭南书法文化圈中定格扫描的时候,詹氏书法流派无疑是一个闪烁着无穷魅力的亮点。
詹氏是一个很古老的家族,历史悠远,文脉绵长,近世祖旺广东澄海,族望发达于岭南地区。据资料查知,詹氏书法已历哲明、砺群、冰莹三代百余年之久,且在岭南书风中形成了一个主题风格鲜明的书法艺术流派。
詹氏书法流派开启先声者是詹哲明先生(1878年——1971年);与其前辈,奠定、完善者是詹砺群先生(1919年——2006年);与其同好,承续、创新者是詹冰莹女士(1947年生)及其后人。
詹氏书法流派的形成,对岭南书法文化事业和艺术繁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中国美协副主席林墉、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山大学教授陈永正等人已经做出了评述和肯定。特别被时人称之为“詹体”的詹砺群书法艺术成就和现居海南琼岛以秀外慧中、传承革新的詹冰莹书法艺术面貌均可得以实证。因而,在今天的岭南书风阵营中,詹氏书法流派就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它也透发着一个生命力极为活跃的艺术气象。
在詹氏书法流派中,詹砺群、詹冰莹父女二人,由于他(她)们身处一个政治、经济、文艺活跃的时代,其书艺墨迹和相关资料就相对的多了一些,自有明眼人可鉴。在这里笔者侧重对詹哲明书艺探究一二,以窥“詹氏三代书艺”之根本,也算是后学对詹老先生书法作品集重新整理印行问世的一种敬意!
过去的已成为历史的事实,谁也不能更改,或者私语非议。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它、对待它,特别对于书法这一种有规律、有法度且不能恪守规律、法度的艺术门类来说,则更需要我们以慎密的、严谨的、冷静的、睿智的头脑去思辨它的存在,分析它的优劣,探寻它的得失,巡礼它的辉煌。
二十世纪中期,由于社会政体不稳定、战乱频繁,使中国各项文化艺术事业难以良性循环发展,又加之詹老先生中年远涉重洋,在曼谷忙于办学兴教二十年,到1934年始归故土等原因,势必会影响他对书法艺术的更新求索和向最高艺术境界的攀援。但是不论怎么说,从詹老先生于1935年至1938年期间所书《孙过庭书谱》、《司空表圣诗品》、《唐三藏圣教序》等遗存墨迹来详察,证明他对书法有着很高的艺术天赋,并对书法事业用功尤深,且取得很好的艺术成就,非一般人能为之。倘若不是那个时代过多的客观因素影响,詹老先生一定能够成为中国近代书法史上与于右任、林散之等人并驾齐驱的一位书法大家。然而,历史的发展往往会给人留下许多抱憾,让人只能揪心罢了。逝者如斯,吹沙见金。詹老先生虽然不能成为中国书坛中的一位名家,但他今天那依然光彩憾人的书迹足以证明他与同时代的佼佼者,是受得起“近代岭南书坛大家”的美誉的!
詹老先生,上承家风,少年时候就开始临池,终生不辍,乐于书法之道而不厌倦,并且能够吟诗填词作对,善于文博研究。通过对他在1936年春所书的《司空表圣诗品》和1938年夏所书的《唐三藏圣教序》墨迹存本仔细品赏,我们会对他老人家的书法艺术风格得出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例如,《唐三藏圣教序》墨迹本,其前有他1938年秋篆书题名六字,观之古朴肃穆,用笔方中求圆,稳健有致。其内有他同年夏以独具特色的行书所写的全文和前序后跋,揽之文雅儒气,用笔得体,在形缓迹静中映射出一种书法艺术功力深厚的特有之美感。
考其一生的书艺风格和崇尚,证明了詹老先生对唐人孙过庭的《书谱》情有独钟,并能旁及苏、米,出入文征明、傅山、屈大均诸家。细析之,他的楷书得力于颜真卿,行草书是在“二王”基础上借鉴了何绍基的行书风格,并融入北碑的骨法,篆书则取自周秦古法,显然也受到了吴昌硕的大篆影响。他的榜书丰厚圆润,更显雍容大度,似乎受到了苏东坡大字书法的影响而率性为之。
詹老先生由于能够活用颜、何,勤于孙氏,并且参悟明清诸家之长,故而其用笔施毫熟练自如,转折含蓄,结字外宽内紧,行距字距自然得体,其硬朗宽博处则有汉魏碑石韵味,给人以灵秀雅致、丰满遒劲、雄强浑厚、平稳古朴的艺术感受。据载,他为澄城东郊一卖茶人在粉壁上题写的“茅屋半间风雨临时聊侧足,清茶一盏往来渴处可沾喉”的对联,被誉为“联书俱佳”之作。适逢詹老先生作品集印行问世之际,期求他的这种书艺风格能够在“詹氏书法流派”中传世万年!
杨牧青
2009年4月11日客于杭州望南而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