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家评述 >>  
  詹氏三代书法艺术詹冰莹篇——序一  
  编辑:张海 发布日期:2010-2-3 浏览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大地上涌动着一股书法热潮,标志着这门有着深厚传统的古老艺术又进入了新的复兴期。此时的书坛,有一批书家和书法工作者,承前启后,筚路蓝缕,为开拓新局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海南詹冰莹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我和詹冰莹女士接触不多,但她文雅的谈吐、独到的见解,对事业对工作的认真执着,加上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善解人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詹冰莹女士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从事艺术理论和书法教育多年,诲人不倦,提携后学,可谓桃李满天下。从海南省书协成立至今,她是历届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尽职尽责,默默奉献,受到海南书法界的广泛赞誉。

  冰莹女士出身书香门第,其父詹砺群先生是岭南书法大家。詹老先生书法出入晋唐,传统功力深厚,尤其于王羲之《兰亭序》用功最勤,诸体兼擅,而以行书成就最大。詹砺群先生是近世岭南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粤、琼地区有着广泛影响。冰莹女士幼承家学,从小就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其父影响,习书自“二王”入手,路子正,根基牢,打下了扎实的技法功底。同时在其父的熏陶和教导下,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广泛的涉猎,有着深厚的字外功,所有这些,为她日后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仅靠家学和书斋式的师徒授受已经远远不够了,一个有作为的书家必须融入到当代社会中去,感受时代精神取向和社会审美特点,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历练,去接受种种挑战和解决种种困惑,惟其如此,才能使自己逐渐成熟。冰莹女士正是这样,她善于学习,转益多师,从善如流,既孜孜于传统的继承,又注重从当代书家的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她既学帖,又习碑,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典雅浑劲,隽秀流美的风格。

  詹冰莹书风的形成,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其书风基本上是以“二王”为主,甚至能明显看出其父的影响,用笔沉稳,点画精到,可见其扎实的传统功力。

  九十年代至二000年,这一时期冰莹女士的书法转益多师,广泛研习“二王”一脉历代书家的作品,尤其注重从明清诸家取法。“二王”之后,书风几经嬗变,历代大家迭出,他们在继承晋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注重表现个性,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使书法审美的领域不断拓展,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明朝后期一些书家提出“法兼篆隶”,特别是清朝后期碑学的崛起,使书法艺术风格更加多样化。詹冰莹从中取法,受益良多,其书风在“二王”的基础上,从沉稳走向流便,活泼灵动,妍美多姿而不失典雅厚重。

  进入新世纪,詹冰莹的书风又为之一变,个性风格更加突出,既有晋唐风韵,又有宋元以后的率真舒放,在尚意尚态之间,线条于劲健处见飘逸灵动,结体则欹正疏密,加之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使其作品生动活泼,充溢着生命的张力和律动,其艺术风格已逐渐走向成熟。

  这本集子收录的作品是詹冰莹女士大量作品中的一小部分,然而也足以让我们看到作者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拼搏奋斗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足以看出詹冰莹是用心在创作,用生命在探索书法艺术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的,因此她的集子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心灵的美和生命的美。

  成如容易却艰辛。作为一位书法艺术家,能达到詹冰莹女士的高度和水平已属不易,但詹冰莹的志向似乎还不止于此,她还在不断地进取超越。当然,进取难,超越更难,特别是作为女书家,到了这般年龄,必然面临各种实际的困难,要前进一步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如此,作为同道,我还是真诚地希望詹冰莹女士把这本作品集作为“从头越”的起点,向更远更高的目标继续攀登,创作出更多自己满意,业内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好作品来。


                              张海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2008年12月3日

 
  【关闭本页】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